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圆梦新闻 > 正文  
time
……………………………………………………………………………………………………………………………………………………
 
 
 
 

山洞小学

7月11日刘晓东和肖杰离开镇宁前往紫云县,去访问贵州师范大学彭香忠老师在云南时介绍过的山洞小学。
山洞小学在黔西南大山深处紫云县水塘镇格凸村海拔1800多米的山洞中,距县城40多公里。从镇上到村里有一条景色很美的格凸河,汽车沿着山道开得很慢。
来到上游山路尽头的小穿洞水电站已近傍晚。就像去韦庆文家的时候一样,前面已经无路可寻。刘晓东把车停到电站院里,联系问路。
带班的潘师傅让他们吃饭洗澡,安排了住宿。
第二天早上,两人带上已修复的摄像机等必备器材上山。因为有了走瑶乡山道的经验,他们在陡峭的山坡上不疾不徐步步登高。但越往上越难爬,有很多地方需要手脚并用近乎攀援。等到登上第一道陡坡,身上已开始冒汗。
坡上的路总算平缓了些,而后到达一个篮球场大的透明山洞。一问原来这是下洞,小学还在上面几里地远的中洞。
刘晓东和肖杰歇了一会,发现石壁上题着一首打油诗:
五十岁上返从前,不是命上不周全。
服从组织的需要,甘为老牛献寿年。
落款杨再德,看来就是中洞小学的杨校长了。
这首似乎顺口溜的诗拉近了与这所小学的距离,使刘晓东他们忘记了疲劳,又继续前进。
再往上地势逐渐开阔,开始有零零碎碎的小块土地,大部分种着玉米和红薯。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看见中洞的洞口。
这是一个宽100多米、深200多米的天然洞穴。洞口附近挂着一条红绸,据说作驱鬼辟邪之用。洞中有个近乎与世隔绝的穴居部落“中洞苗寨”中洞小学就在寨子的深处。
小学有7名教师,96名学生。洞中有块低洼的平地,作了篮球场。再往里靠近洞壁的三面各有一排没有屋顶的简易房,是办公室、教室和临时宿舍。
刘晓东、肖杰到的时候,学校正在召开放暑假前的师生大会。杨校长抽出讲完话的时间接待了他们。
按照村办小学国家原则上不承担费用的惯例,学校的办学资金主要来自社会援助,所有学生都是免费。由于生源不足,招收了37名外乡镇的学生。开设7门课程,教学设备比以前有所改善,但各方面困难和问题仍很多。
最令人感动的是这里的老师们。 学校在1984年只是一个教学点。有一个代课老师,一个班8名学生。后来逐步增加,但只有校长一人是公派,工资最低的代课老师每月仅400元。
他们放弃了许多常人可以拥有的东西,默默奉献。周末放假才能下山回家一次。回来时将下周用的粮食、蔬菜和其他用品背上山。长期在这里任教的几名教师几乎都患上了风湿病和关节炎,昏暗的光线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视力。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因为条件艰苦,最初没有女教师。杨正秀主动申请来这里教书,是这里代课时间最久的女老师。中洞、石板、上岩等十几个寨子,300余户人家差不多都认识她。杨老师5岁的孩子因缺少关爱,严重营养不良,不幸染病身亡。她依然坚强地在中洞教书。
王东灵老师原是河南省三门峡市一个金矿的职工。一次偶然机会听说了这个山洞小学,好奇心使她找到这里。回去就向单位递交了申请,要求到中洞小学支教。
起初领导不同意,也不理解。后来还是被她的一片赤诚所感动,不仅为其办理了手续,而且提供了大力支持。
如今王东灵来中洞小学任教已有一个年头,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位女老师。不幸的是,前天她下山采购,乘坐汽车发生车祸,身负重伤。现仍躺在医院抢救。
毋庸置言,中洞小学的存在确实解决了附近孩子的上学问题。依靠社会各界多方援助,才让这所独特的小学存续下来。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中洞小学,必须换个角度,从更深层次来考虑和反思这样的学校有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留在洞中终究不能完全摆脱利用猎奇因素和对落后的惊讶获得怜悯。如果用教育科学和人文观点来审视,明显存在着许多弊端。
事实上,多次成为关注焦点的中洞小学已经演变成为观摩的对象。存续下去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和争取捐助的理由。只是缺少一个有分量的人大喊一声:赶快搬家!我们不要这样的成本和质量,赶快回到现代社会生活中来!
老师们认为:苗民不代表学校,学校要对学生负责。搬迁只是迟早的事。同样是走点路,在洞外或山下建校办学不违背苗族生活习惯。
根据刘晓东他们调查研究和有关部门反映,对一个纯属个例的山洞小学过多关注,影响了贵州农村基础教育的形象。反映了当地人对待贫困落后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也折射出欠发达地区多年来形成的甘居人后,不思进取,在同样的机遇面前不愿知难而上,奋发图强的消极心态和理念。这才是贵州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20多年,多少媒体多少人多少次各种形式的呼吁,还是没有解决先后几千名小学生在那样困难的环境里接受教育的问题。作为所有知道山洞小学的贵州省不管哪一级领导是否想过,那么多扶贫资金、教育基金,从哪里挤不出一点钱来,洗刷掉我们农村基础教育的这点耻辱?就是实在拿不出钱也应该尽一点调控指导职责,那也不至于发生前几年尽管争取到上海交通大学捐助的5万资金,因不够建校而只能用于洞内校舍改造的现象。
刘晓东只是过客,但他看到了就想再做一次呼吁:不知道全校师生都在盼望的乔迁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2009年6月2日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