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圆梦新闻 > 正文  
time
……………………………………………………………………………………………………………………………………………………
 
 
 
 

农垦城的记忆

在刘晓东少年时代的记忆中,有一幅难以忘怀的画面,上面是周恩来总理和几位女知识青年在白杨树下亲切交谈。
周总理就是在那个场合第一次提出:个人家庭出身是不能选择的,但所走的道路是可以选择的。这给当时唯成分论盛行的形势下,因家庭出身不好而受到歧视、压抑甚至无情打击的进步青年指出了一条阳光大道。使他们如同黑暗中见到光明,像失散的孩子重新回到父母身边。
这个画面和这一论断刘晓东记得都是产生在新疆一个叫石河子的地方。希望成真万里行西北行自边城伊宁沿天山北麓行进途中,就经过由农垦部队和支边知识青年在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的戈壁滩上建设起来的新兴城市石河子。
石河子原是古老的游牧区。上世纪50年代以前,还是一片芦苇丛生的荒草滩。因附近有一条碎石遍布的干河床,故名“石河子”。1950年人民解放军22兵团两个师部队到此开荒生产。1985年6月正式成立市人民政府,与农八师实行一个党委领导,部门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体制。
10月28日下午进入市区。他们向团市委讲明来意,一位书记拿起电话作了安排。可是由于不熟悉路,赶到周恩来纪念馆时已到了下班时间。
一位青年讲解员等在那里。一路讲解把他们带回了过去的艰苦岁月。
1965年7月5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出国归来。视察了石河子总场,并接见农场职工和上海支边青年代表。正厅墙上大型照片是周总理与杨鲁青等知青的对话场景。
那些知青有的是地主或资本家出身。他们和其他农垦战士一样在这里为祖国边疆建设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因“出身不好”,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劳动中更加卖力,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时刻都在进行着自我改造。但由于“唯成分论”的存在,还是被视为异类,低人一等。
讲解员踱着步子,从一个展厅到另一个展厅。边走边说:“在革命历史上,顾顺章、向忠发那种工农出身的革命者背叛人民不在少数,反而是相当多富贵家庭的叛逆者一直跟随着党。”
刘晓东深有同感地叹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富贵人家出身的革命者本身就是舍身取义。工农出身的革命者被贫穷逼迫参加革命,不排除有人出发点就是追求享乐。中国古代农民起义一旦成功,却很难维护政权,便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跟在后面一直没有说话的王留刚插言道:“制造唯成分论的人是掩盖自己的无能和无知。不加分析地将富贵与罪恶联系起来,千方百计地制造出很多人间悲剧。”
讲解员带他们步出展厅,依然意犹未尽地说:“周总理出身于大户人家,坚定地投身革命,出生入死,鞠躬尽瘁。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对知识青年坚持执行有成分论而又不唯成分论的政策。鼓励他们积极上进。事隔几十年,那亲切的教诲仍深深地印在无数人的心中。”
29日到达准噶尔盆地西缘的农八师135团。这里的农垦团级单位相当于乡镇,配套设施也和乡镇差不多。柏油路两旁绿树成荫,清清的雪水欢快地流淌。一排排新住宅楼拔地而起,过去住土窝子喝咸水的经历正在变成永久回忆。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国境线最长的省区。从建国初期开始就实行了农垦戍边和青年支边的特殊政策。组织部队转业和知识青年开发新疆,巩固边疆。全疆这样的新城还有不少。
西北行从青海进入新疆不久,他们就体验了成为农垦战士的知识青年与这片广阔天地之间的血肉联系。在沙子达坂对他们实施救援行动的农2师36团就有许多进疆知青。刘晓东修车结识的宋刚是团修理连的老班长,为他们修车帮了大忙。
宋刚是河南人。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新疆。经历了许多磨难,成为全团机械维修方面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也像其他人一样在这里娶妻生子,过着内地人看来比较单调的生活。
刘晓东他们曾沐浴着南疆的晚风听老农垦讲述过去的故事。他曾问帮助加工汽车配件的老周师傅在这儿的感受。周师傅坦言,其实真是稀里糊涂大半辈子就过来了。他30岁时经熟人介绍认识现在的妻子。女儿回城市了。自己和老伴在新疆守护着这片热土。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感觉,明知条件不好还舍不得。
在若羌县瓦石峡,他们遇到来自山东一位姓刘的教师。他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在滨州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两年前毅然辞职,独身一人来到新疆任教,正在进行一项“游牧教学调查”,整年奔波于学生家中。
从9月17日进入新疆马上就有一个半月了。看来这片神奇的土地确实有种魔力或者叫凝聚力。能把那么多有志青年自觉自愿的留下,并源源不断地吸引到这里。延续着许多讲不完的故事和值得回味的记忆。

2009年6月2日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