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圆梦新闻 > 正文  
time
……………………………………………………………………………………………………………………………………………………
 
 
 
 

远去的林海松涛


依维柯来到一片针叶林中的路边村头。地图上显示这里已接近林都伊春市东部翠峦区的丰茂林场。
村子看起来很冷清,汽车的引擎声打破了这寂静。几个妇女放下手里的活计,远远地打量着这些不速之客。
刘晓东找到村长了解村里的教育状况。村长没好气地往旁边一指道:“还教育呢,晚来一年这里就没‘教育’了。”
原来不远就是一所空荡荡的学校。几间教室个个房门大开,里边并没有桌椅板凳。显然很久不曾有人来过。
据村长说,这个村原是林业局的居住点。近几年由于林业资源枯竭,工资经常发不出去。大量职工外流另谋生路,致使村里人口大减。只剩下三个适龄儿童,被安排在一位姓白的女老师家里上课。
这当然引起了刘晓东注意,马上和大家去了白老师家。
三个孩子正在温习课文。白老师介绍了林业萎缩实行政企合一体制以来职工的种种困难遭际和人员大量迁走对教育的影响。明年三个孩子三年级之后将合并到几十里外的中心小学住校。这个昔日村办小学就将成为历史。
去伊春还有100多公里路。路边山上虽然绿荫覆盖,但多数都是碗口粗细的次生林,成材的大树不多。他想起小时候一首歌里唱“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漫山遍野打呀打不尽”。现在越看越对不上号。
那时候,原始森林里只有至今总人口才8000多的鄂伦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给自足。现在伊春全市人口132万,同样享用着小兴安岭地区3.3万平方公里的自然资源。
合理享用也罢了。仗着树多,砍树容易。谁也不讲究间伐和补种。油锯吱吱一响,几分钟就可以放倒一棵几十年才能成材的大树。林区的人们着实过了数十年的安乐日子。然而有一天忽然发现树没的伐了,宝库也有耗竭的一天!
没有树伐,就没有饭吃。过度滥伐和保护不力对生态的破坏非一朝一夕可以恢复。与森林有关的各类副产品质量和产量也同时下降。全国各地汇集来的林业职工们,又纷纷拖家带口另谋生路。返潮风一起,林业就衰落了。他们看到的就是林区现在的情形。
刘晓东后来还发现:这种情况在全国131个森工局所在的林区普遍存在。不到50年时间里,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从21%降到了12%。森林生态的破坏造成的后果是相当深远的。长江洪峰,黄河断流,北京城里一次比一次更加肆虐的沙尘暴……跟林区生态的恶化都有着脱不开的干系。
刘晓东有个姑姑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山东进驻东北的老干部。在伊春市区的几天,他和已离休的姑姑及表姐一家就林区的现状和未来谈了很多。了解到全市的森林面积已由过去的100万公顷急剧减少到5万公顷。红松故乡和林都美誉已经名不符实。
为寻找林区的感觉,他们还去五营一片幸存的原始森林走了一圈。踩着接近半尺厚的松针落叶,在数人合抱的参天大树之间漫步,感觉真是好极了。带有松香的空气湿润清爽,肯定含有大量负离子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要不然人不会那么神志清醒,浑身舒畅。
告别伊春市区继续前行的路上,刘晓东带大家特意到铁力林业局所属林区。看了看植树劳模名字命名的马永顺林场。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马师傅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始终如一忘我工作。从当年的伐木英雄成为退休后的造林模范。
马永顺一家在张家湾地区栽的落叶松苗,如今已经成材。20多年后就可以重新采伐,实现周总理提出的“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面对老人安息的山坡,茫茫林海阵阵涛声在耳边回响。可惜涛声依旧大树没了,密林成了疏林。辛劳一生与树同眠的老马师傅能瞑目吗?不用说刘晓东也知道,他要的决不是一个张家湾,也不是一个兴安岭,而是整个民族、整个人类世界的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其实林区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生态问题。能否真正做到合理采伐和集约经营?能否利用人、生物与环境间的能量转换定律和植物生物之间的共生互养规律,达到人林共生,和谐发展?形成高效、良性、可持续的生态循环系统是关键。他始终认为,林区的命运系之于执政党和决策者的领导水平,而不怪那些让砍树就砍树,让造林才造林的林业职工。


2009年6月2日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