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圆梦新闻 > 正文  
time
……………………………………………………………………………………………………………………………………………………
 
 
 
 

省府“首富”

过去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现在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不服不行。
刘晓东和妻子都是吃工资的一般干部。帮人的事一多就打不开点。
多年积累的艺术品收藏基金现在也挤出一块投入希望工程。不够用时他也尝试过写稿子、炒股票等创收办法。最后还是认准了自己书画爱好这个尚未开发且潜力很大的行当。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济南英雄山下晨练和逛山的人自发形成了一个早市。一位名叫王士奇的退休老人在这设了个地摊,时常摆出些收废品收来的新旧书画出卖。同时也为有字画和喜欢字画的人代购代销。这就是济南改革开放初期最早的文化市场。刘晓东是当时的几个常客之一。
那年头书画很少有买卖一说。“文革”中书画家类归“臭老九”,有人喜欢那是他们的荣幸。粉碎“四人帮”后地位变了,上门求画仍是受欢迎的好事,带点礼品意思一下就成。若有人出钱买画就和敬财神近似了,很好商量。
当时刘晓东和那些常客都只是喜欢,没想到赚钱。一旦用钱,往往只有处理不太重要的藏品。
把字画委托给王士奇老人的地摊,加点辛苦费,转手后结算。认识不认识的画友之间也互通有无,各得其所。当然转让也好,交换也好,除了应急硬甩,结果大都增值。
刘晓东是圈里边公认较有眼光、勤奋敬业的一个。他结交的吴作人、萧淑芳、叶浅予、何海霞、田世光、俞致贞、刘力上、梁树年、白雪石、尹瘦石、娄师白、秦岭云等老一辈书画家都常来常往。郭怡琮、李燕、田镛、金默如等当时的实力派中年画家亦师亦友,交情甚笃。加上为人正直,讲究规矩,从不坑人骗人,因此口碑还好。只是性格有点“黏糊”,有时为了成事,往往左缠右磨。办完事常常也交了朋友。
1993年开始参与希望工程时,他已经预感到这块投入带来的经济压力。随着资助规模扩大和后续扶持的展开压力在不断增加。
为扩展流通渠道,他请在省图书馆离休的母亲出面,注册了老 年文化实体山东省墨香阁艺术中心。一度成为济南除文物商店之外书画交流的重要平台,也为他的书画收藏滚动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多年后,他和一些书朋画友谈起那段难忘的时光还有很多感慨。每当周末别人在家享受团聚的天伦之乐,他要带上为书画家准备的各类礼品,匆匆踏上求字画的征途。
由于不知道单位周末是否有紧急任务,大多数时间都是临时买火车票或上车补票。为了省钱不坐卧铺,没座位时就往过道一蹲或在三人座席底下狭小的空间铺上报纸一躺。在“哐当哐当”的车轮滚动声中睡到终点。
济南到北京的598次列车几乎所有的车长、列车员他都认识。他们也对这个谦虚乐观、勤奋刻苦的熟客有些好感。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了不少关照,一直让他心存感激。
客车7点到北京站,下车后立即赶到第一个拜访对象住处附近吃早点。8点左右开始登门,顺利时上午能串完二到三家。午饭多是途中车上对付,拜访可以持续到晚上9点。
这样一天下来大约能串六、七家。晚上10点左右才回北三环马甸桥旁边的山东驻京办事处,扎进那间住散客的大房间睡觉。
驻京办7楼有间活动室可以会客、画画,那两年周日是刘晓东包下来的。在这里组织在京几乎所有有影响的书画家多次举行过笔会,集中创作了一批大幅作品。
办事处的老领导边主任,搞接待的刘处长,餐厅牛经理和其他领导及工作人员给了他多方面大力支持。至今使他感激不尽。
借助近似的方式,刘晓东还去了南京、西安、上海、杭州和远在岭南的广州。利用机关休假等机会,参加了最早的两届中国艺术博览会。策划过涉及全省17个地市40多个县市的世纪风中国书画巡展交易会、苏鲁豫皖四省联合书画精品拍卖会等活动。为俞致贞、刘力上、娄师白、张世简、朱颖人等书画名家举办过画展。
当时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抬头,书画的价值日益显现。许多书画家念及旧情,不计报酬,为他的事业提供了作品。这些作品有的1995年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的墨香阁书画艺术交流展已经展出,有些将在济南近郊现已落成的墨香阁艺术馆长期陈列,还有些通过各种形式的义卖变现投入了公益活动。都为他收藏书画、助学扶贫两大夙愿的实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他终生难忘!
正像其他光彩不光彩事情一样,没有不透风的墙。刘晓东的这些业绩不仅被省内外书画界所称道,也传到了他工作的省经贸委和省政府大院。有好事者根据推测传说他是“省府首富”,甚至直接喊他“刘百万”。
其实他们未必知道收藏真谛和财富的区别,未必明白书画艺术价值和商品价值的区别。不过刘晓东既然能做那么多捐款助人的善事,钱少了肯定不行。富有的帽子一戴上,一时半会摘不掉了。

2009年6月2日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