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圆梦新闻 > 正文  
time
……………………………………………………………………………………………………………………………………………………
 
 
 
 

事半功倍

十几天后,他们收到北京寄来的结对救助卡。
这是希望工程对捐助人捐款落实受助人后通知双方的联系凭证。便于了解捐款去向,在当时算一种比较便捷透明的运作模式。是希望工程短短几年迅速崛起,风靡全国的重要原因。
救助卡共11张。刘正的救助对象叫李杰,是河北省西部紧靠内蒙高原的康保县康保镇剃头庄小学一年级男生。其他10人分布在新疆、青海、内蒙、甘肃等9个较偏远省区。
收到结对卡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刘正三天两头地缠着问爸爸:“我的钱李杰收到了吗?李杰现在能上学了吧”李杰长李杰短地唠叨个没完。
这使刘晓东意识到:作为独生子女的儿子,幼小的思想意识里已经增加了一个家在遥远的农村需要关心帮助的小弟弟。他原本只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享受型生活中,多了一份对别人的牵挂。
时隔不久,李杰的父母来了信。诉说了家乡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情况。对刘正的帮助表示感谢,也对家长表示了敬佩。信中有李杰一张小小的一寸照片和一封短信,开头写着亲爱的哥哥,然后是模仿大人语气的几句套话。
刘晓东鼓励儿子抓紧回信。头一次给人写信的刘正毫不犹豫地在信纸上迅速写下“亲爱的弟弟”5个大字,接着也是几句套话。但随后表述的那份亲情,是好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叔伯兄弟之间的情感难以代替的郑重关爱。比那些经常能够感触的情愫更为珍视,好像害怕一不留神失去了一样。
这些感受后来被刘正写进了日记。用刘晓东的话说,这是他无忧无虑生活的结束,也是对多元化生活的喜与忧、苦与甜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新体验的开始。对孩子尚未成型的人生观产生了积极影响。
为巩固扩大救助效果,又在山东结了一批对子的刘晓东经过认真思考,给每个孩子打印了一封同一内容的信。告诉他们:
你是爱学习、求上进的好孩子,小小年纪承受了辍学的不幸遭遇。是为改变这种遭遇的共同愿望使我们联系到一起来了。
他还告诉孩子们:我的能力虽然有限,但只要帮就会帮到底。今后再有什么困难也可以告诉我,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你如果相信我,就记住我一句话:命运是可以改变的,美好的未来离不开自己努力奋斗。最困难的环境才能磨练出最优秀的人才!
信的最后说:我是搞经济调研工作的,很想多了解全国各地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一些情况。欢迎你经常给我写信。不管写多写少,只要把知道的事尽可能真实地多给我讲讲,我都欢迎。
面对这真情的呼唤,一封封回信像雪片一样从四面八方向他飞来。有孩子的、有孩子父母的、也有孩子老师的……都对他雪中送炭般的捐助表示了衷心谢意。长期待在政府机关的他,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人间真情将他和贫苦农民联系到一起。
山东省阳信县救助对象杨文文的回信这样写着:当我看完您的来信时,不知道为什么哭了。老师和同学都问我为什么哭?我也说不清楚。回到家里,妈妈叫我念给她听,我实在念不下去。是妹妹一个字一个字读给妈妈听。妈妈和我一样泪水行行往下流。
山东省沂南县救助对象王占娟信中写道:我原以为不会有希望,您的信使我好几夜没有睡好觉。小小的我还有人在关心着。
这些信带来的思想冲击是他始料未及的。那段时间,刘晓东担任《山东省志工业综合管理志》责任副主编。这部记述全省工业140余年综合管理发展史况的志书正在修改完善的攻坚阶段。阅读来信就成了调节神经,解除疲劳的灵丹妙药。紧张的工作间隙随手打开一封充满童趣的孩子来信,仿佛听到那一句句稚气未脱的问候,立马感到倦意顿消,也更能坦然面对一些官场腐败和由此带来的人间不平。
刘晓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他制定了一个“全国山河一片红”的捐助计划。带领全家省吃俭用,先后挤出资金16000多元。5年中资助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45名失学儿童。
凝聚着深情厚谊的包裹装着来自长白山的松子、青海高原的蚕豆、浏阳河畔的清茶、神农架的香菇、沂蒙山的核桃、大枣、小米、花生……使他们享受到就像天南海北一个大家庭的馈赠。
刘晓东在回顾这段经历时谈到:我们举家参与希望工程,在经济上救助了失学儿童,在思想上救助了自己的孩子和我们自己。我们对失学儿童从物质到精神都有付出,同时得到预想不到的许多回报!

2009年6月2日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