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正文  
time
……………………………………………………………………………………………………………………………………………………
 
 
 
回归自然

   

     按照刘晓东书画收藏的初衷,他应该在50岁之前达到对90年代开始国家限制作品出境的60余位书画大家一般作品全部收齐,精品力做一半收齐的奋斗目标。90年代中期他的书画艺术交往已经扩大到首都北京几乎所有的书画名家,甚至包括他们的子女和得意门生。山东北京之外又与“金陵5家”、“沪上6家”以及“羊城关黎2家”以外的杨之光、林镛、方楚雄等,陕西刘文西以外的王西京、江文湛、苗重安、王有政等,东北地区冯大中、于志学等实力派画家建立了联系。根据当时的运作方式和发展速度,实现目标已经指日可待。但几乎是与此同时,1993年开始参与的希望工程捐资助学行动,打乱了他的理想和前进步伐。开始是挤出极端珍贵的周转资金救助失学儿童,后来发展到筹备发起希望成真神州万里行,深入全国各地农村救助对象家乡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越陷越深的公益活动和理想追求的书画艺术这对难以调和的尖锐矛盾面前,前者慢慢的超越了后者。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书画界一些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愈演愈烈,使他对书画艺术的真正价值和收藏目的产生了反思。许多世界级大收藏家和国内诸多艺术大师、收藏前辈惊世骇俗的捐献义举影响改变着他的理念。过去曾经不惜代价有时甚至是不顾一切终于得到的所谓精品、神品,慢慢游离生命和灵魂的原有位置,渐渐变的不那么重要。而更加强烈吸引着他的是对人类真善美新的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正如他自己所说:“书画商当然要追逐利润空间,所谓收藏往好一点说也许是为了满足自己对艺术品的一种好奇心和占有欲。但再好的艺术品与人类的生存需要相比也相形见绌。收藏家若不是保留着一种热爱人类的自然本性和心态,就根本不是什么真正的收藏家。90年代初期即被戏称为“刘百万”,曾经是山东书画收藏圈一种标志或某种符号的刘晓东,就这样在1999年机构改革主动提出申请离岗,2002年退休之后,令人遗憾的在书画市场急剧膨胀,日益火爆,各类投资者蜂拥而入,趋之若骛的时候,淡出了光怪陆离,全线飘红的核心市场。过上了一种相对宽松,相对平淡的田园生活。他除去每年参加有组织的海滨疗养和文化娱乐活动,与几十名从小学到大学的孩子和大学生志愿者联系密切。间或也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文化市场、艺术场馆和拍卖会现场,但已没有动辄包场或团购买断的手笔。有时也应书画界、收藏界友人之邀组织或参加一些学术性较强的艺术活动,风光秀丽的卧虎山水库画家村中墨香阁艺术会馆周围的绿树丛中也能够发现他和一二知己对酒当歌,谈书论画的一些场景……这种现象如同他介入书画收藏时那样,不少人难以理解,仁智互见。于是流传着许多估计和猜测。真正了解他的人才知道:当年那个书画圈中脱颖而出,屡创奇迹的刘晓东和当时那个时代的历史已结束了。他正在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代表着新的标志和新的符号。

激流勇退天地更宽

 
2009.5.8  编